3月20日,在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上,首次对在全省范围内评选出来的30个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及45个优秀项目进行了表彰。我院学前教育系“互助进步工程”获得“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”称号。 “互助进步工程”(原技能辅导班)之所以能在全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精品项目,呈现以下几点特色:
一、“互助进步工程”符合工学结合、加强技能学习的高职高专的办学理念
学前教育系学前教育(英语)专业作为培养具备弹、唱、跳、画样样精的全能幼儿师资的专业,尤其重视学生在各项技能的学习和锻炼。学前教育系也一直在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,以技能学习为切入点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,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,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。学前教育系“互助进步工程”就本着这样的理念组织学生互助小组,互帮互助,共同进步。
二、“以生为本”,确立学生主体地位,根据学生需要开设辅导班
“互助进步工程”教育过程中强调 “以生为本”,强调学生在项目中的主体角色,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落实于专业教学活动中,就是要着眼于激活大学生的内在需求,提高他们的专业学习的自信心,激发主体性,调动积极性,强化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。2004年,根据学前系学生生源的情况进行摸查,调查发现除了少数普通高考考上来的学生,学前系“3+证书”考试的生源来自学前教育、英语、旅游、电子自动化等20多个专业,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弹、唱、跳、画的技能较为突出,而其他的学生的专业技能要从头开始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就提出了成立学生互助小组,得到院系领导的鼎力支持后,由学前教育系的分团委文体部负责策划,在很短的时间内成立了钢琴、舞蹈、手工三类辅导班。从2004年以后,每一届的分团委学生会都把“互助进步工程”的组织和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之一。
三、健全管理、培训、激励、竞赛机制,保证“互助进步工程”顺利开展
学前系根据开展“互助进步工程”辅导班的实际情况,制定了《学前系辅导班管理办法》,对辅导班学员选拔、管理、服务、考核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定,确保辅导班各项工作有章可循。同时加强教员培训,是进一步拓宽辅导班开班领域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。我们搭建教员与学前系各教研室专任教师之间的沟通平台,各教研室专任教师对教员技能及教学教法上进行切实的培训,教研室的老师在指导辅导班开展时要对辅导班教员进行培训,并定期检查教员的教案和教学过程,发现存在问题并给予相应指导。激励机制是推动互助进步工程长效发展的助推器,采用一定形式的激励表彰,是对教员工作的认同,有利于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,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特长学生加入到互助进步工程的教员队伍中。学前系对教员教学实行星级认证制度,记录每次开班的时间、内容、质量等,并作为各类评先评优活动的重要参考。每年对教员教学态度、教学水平、工作业绩、学员认可度进行评价,并对业绩突出的教员予以专门表彰。对表现突出的教员,通过分团委博客、宣传栏等载体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。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幼教技能节,通过举行专业技能大赛来为学生搭建一个融技能、素质于一体的技能比拼的舞台。技能节选出来的佼佼者都会被选为担任下一期的“互助进步工程”的教员。这样,不仅提升了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的积极性,也提高了“互助进步工程”教员的质量,彼此促进,共同进步。
四、整合350vip浦京集团资源,形成蒲公英效应
加强辅导班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,整合我校各专业学生的技能资源。学前系聘请兄弟系的优秀学生担任辅导班教员,同时也派送优秀教员担任外系辅导班教员,使得辅导班成为我校各专业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,并进一步形成一种类似于“蒲公英效应”的技能学习模式,达到一传十,十传百的效果。如近两年聘请外语系的学生担任英语语音方面的教员,也有学前系学生担任外语系舞蹈辅导班的教员,使得全校资源都能通过辅导班这个舞台为全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。
五、持之以恒,坚持八年,特色工作日常化
八年来,“互助进步工程”一直是学前系学生工作的特色,如今它已经成为学前系日常活动的一部分,近几年“互助进步工程”的开设也更为系统化,同时也进行一些组织结构上的创新。据统计,近四年“互助进步工程”共聘用学生教员190名,授课2208学时,对多达3135人次的学生进行技能辅导。八年来,“互助进步工程”已经成功成为学前系学生学习技能的重要平台,为学生所喜爱。
回眸过去的八年,“互助进步工程” 在师生们的辛勤耕耘下工学结合,生师互换,共同进步,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但成绩只代表过去,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在以后的岁月里,我们将带领更多同学踌躇满志不断探索,不懈创新,在互助中不断成长与进步。
(学前教育系:刘恬/文,王素萍/图)